推广 热搜: 茶叶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贮存  喝茶禁忌  标准  茶树品种  冲泡技术  礼品茶  茶多酚  茶叶包装元素 

茶叶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及实施要素

   2013-09-14 互联网5590
核心提示:化学防治是指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是茶园最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它具有速效、使用简便、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化学防治是指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是茶园最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它具有速效、使用简便、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当病虫害暴发时,化学农药具有歼灭性效力,在短时间内即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但化学农药如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和病虫害猖獗等。因此,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是茶园化学防治的关键。特别是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要求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使得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数量减至最小程度。
    1、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茶叶中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降解物的总称。农药喷施在茶树的叶片上以后,一部分吸附在叶片的表面,另一部分则会渗透到茶叶的内部。如果是内吸性农药,还能随着植物的组织输送到其他部位。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农药在阳光、雨露和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和茶树体内分解酶的影响下,逐渐分解成无毒的物质。时间越长,就分解得越充分。一直到采收的时候,还存留在茶树上的微量农药就是农药残留。残留农药的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茶树鲜叶或成茶中有多少毫克表示。农药残留量如果超过允许标准的茶叶长期饮用后,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一定的毒性。这种对人体构成的毒害称为残毒。因此,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对保障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就是茶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这是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最主要来源。施药剂量和浓度是影响农药在叶片上残留水平最直接的因素。对同一种农药来讲,施用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叶片上的原始沉积量也越高。不同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同,降解速度有差异,在茶树叶片上的农药残留水平有高低。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注意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是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最有效的手段。
    除此之外,茶叶中农药残留还有一些间接来源。一是从土壤中吸收:在喷药过程中有部分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这些农药中的一部分在土壤中蓄积或被分解.另一部分可通过茶树根系被吸收,输送到茶树芽梢。二是由水携带:茶树喷药和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喷施在茶树上,因此,水中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茶树上。例如虽然在茶叶生产上是禁止使用甲胺磷,但由于稻田中大量使用这种农药,因此随着稻田水的流入江河,便有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三是空气飘移:空气飘移是除了直接喷药以外的农药残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农药喷施在叶片表面或土壤表面后可以通过挥发进人大气,或是吸附在大气中的尘粒上,然后随着空气的流动被带到一定距离外,逐渐沉降或由雨水淋降,这样茶树芽梢就有可能接受外来的农药污染。
    (2)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茶叶是一种饮用食品,茶树收获的部位芽叶就是直接施药的部位,且生产季节采摘批次频繁,每5~7天就可采摘一个轮次,采下的芽叶不经洗涤就直接加工成干茶饮用。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显得尤其重要。国内外对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茶叶出口的声誉,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陆续制定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又称最高残留限量、允许残留量,是指在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量,以每千克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表示,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卫生质量标准。如果一种茶叶在检测后,农药残留低于这个标准,那么这种茶叶卫生指标中的农药残留是达标的;如果高于这个标准,则称这种茶叶有农药残留毒性,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制订茶叶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障饮用者的安全。新农药申请在茶树上使用时,必须提供其在茶树上的最大残留数据,供政府部门对该农药在茶叶中的潜在为害做出评价。各国政府均以法规的形式公布各种食品中(包括茶叶)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禁止食用或销售超标的农产品。
    二是指导合理用药。制定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后,就可以此为依据,提出安全间隔期等一系列合理用药的技术措施。这样,可确保在实施安全合理用药技术措施后,所采下的鲜叶经加工成干茶后的农药残留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三是作为进出口农产品检验的依据。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利用技术性法规来控制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标准,以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保护本国利益。特别是当今关税壁垒取消后,贸易保护主要依赖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制订将是农产品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茶叶进口国往往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很严,以便能从中选择质量更安全的茶叶商品。
   2、茶园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茶树病虫害仍然是当前茶树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会直接导致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因此,强调茶园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显得十分重要。茶园农药安全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农药、确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优化的农药使用技术等方面。
    (1)合理选用农药   根据茶叶生产的要求和茶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应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杀虫谱广,不仅可以防治目标害虫,同时也可对兼治茶树害虫,这样可以减少用药次数。二是高效,用于防治茶树病虫害时具有高的活性,这样单位面积上的农药有效成分残留量较低。三是降解速率较快,农药喷施在茶树鲜叶上后,在日光、雨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较快地降解,也就是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四是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低,从茶叶是一种供饮用的作物以及茶园用药的安全性考虑,剧毒(LD50<5毫克/千克)、高毒农药(LD50在5~50毫克/千克)和具有慢性毒性的农药均不适于茶园使用。五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茶汤中农药的浸出率对饮用的安全至关重要。凡是农药的水溶解度愈高,茶叶中的残留这种农药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比例也愈高,因此对水溶解度高的农药应限制使用。六是无异味,在选用农药时必须考虑在喷施该农药并经过安全间隔期后,无异味残臭,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根据以上这些原则,茶园中的适用农药品种主要有有机磷农药(辛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敌敌畏、亚胺硫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螟丹)、硝基亚甲基农药(吡虫啉)、植物源农药(鱼藤酮、苦参碱)、矿物源农药(农用喷淋油、石硫合剂)等杀虫剂,以及杀螨剂(克螨特)和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这些农药在选用时,还要根据国内外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有些传统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由于性质稳定,在茶叶采摘期间使用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应选择在非采茶季或非采摘茶园中使用。
    而剧毒、高毒农药或急性毒性不高但有一定慢性毒性的农药;性质很稳定,残留期过长的农药;有强烈异味,施用后会对茶叶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的农药;对茶树有严重药害的农药,应禁止在茶园使用。这些农药品种主要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一六○五)、甲基对硫磷(甲基一六○五)、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戍菊酯、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呋喃丹、水胺硫磷、来福灵及其混剂等。
    (2)确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又称为等待期,是指农药在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后至采摘鲜叶必须等待的最少天数,此时制成的干茶中的农药残留量等于该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不同农药品种的安全间隔期不一样。如我国目前制定的茶叶中残留限量标准规定,茶园每公顷使用10%的氯菊酯乳油180~300克,安全间隔期为3天;每公顷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80~300克,安全间隔期为5天;每公顷使用50%杀螟硫磷乳油1500~1800克,安全间隔期为10天;而每公顷茶树使用25%喹疏磷乳油l500~l800克安全间隔期可长达14天。由于适合在茶叶上使用的农药很多,不同的农药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因此,农药喷施以后,必须注意达到安全采茶间隔期的天数后才能采茶。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的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农药的降解速度,二是农药的安全性。一般来说,稳定性越强的农药,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越长。对人类较安全的农药,一般最大残留限量值会制定得较高,安全间隔期也相应得较短。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根据该农药在正常使用剂量条件下,通过茶树芽叶的降解,得出该农药在茶树芽叶上的降解半衰期,然后根据农药的半衰期长短和茶叶中该农药的允许残留标准进行确定的。由此可见,农药应在正常使用剂量条件下按安全间隔期采摘茶叶才可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不超标。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和贯彻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一项关键措施。
    (3)优化的农药使用技术   选择了合适的化学农药,必须应用优化的农药使用技术,才能使得化学农药发挥最大的防治效果。优化的农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对症下药。
   对咀嚼式口器的茶树害虫应选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辛硫磷、敌敌畏等),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触杀作用强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等)或内吸性农药(如吡虫啉)。对螨类应选用杀螨剂,特别是杀卵力强的杀螨剂进行防治(如克螨特等)。对有卷叶和虫囊的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蓑蛾等),选用强胃毒作用并具有强的熏蒸或内渗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对蚧类应选用对蚧类有特效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吡虫啉等。对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应在发病初期喷施具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如硫酸酮),以阻止病菌孢子的侵入,但也可选用既具保护作用又有内吸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这样既可以阻止病菌孢子的侵入,又可以发挥内吸治疗效果,抑制病斑的扩展和蔓延。
    第二,要根据病虫防治指标和茶树生长状况适期施药。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应按防治指标进行施药。应用防治指标指导施药,可以减少施药的盲目性,克服了“见虫就治”的片面提法,降低农药用量。例如,茶尺蠖防治指标的国家标准为每667m24500头,小绿叶蝉的浙江省防治指标是夏茶前百叶虫数5~6头或每667m2虫量10000头,三、四茶百叶虫数12头或每667m2虫量15000~18000头。另一方面,在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进行适期施药。如蚧类和粉虱类的防治应掌握卵孵化盛末期(卵孵化84%以上时)施药,这时蚧类体表外还没有形成蜡壳或盾壳,因而较低浓度的药液即可收到良好效果,如茶细蛾应在幼虫潜叶、卷边期施药,茶尺蠖、茶毛虫、刺蛾类等鳞翅目食叶幼虫应在3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小绿叶蝉应在高峰前期,在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施药。对茶树病害应在病害发生前期或发病初期开始喷施,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入茶树叶片前进行施药。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见表12。
12    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茶尺蠖
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参照GB/T84-88)
茶尺蠖病毒制剂1~2龄幼虫期;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3龄前幼虫期
茶黑毒蛾
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4头;第二代幼虫量每平米7头
3龄前幼虫期
假眼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
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面积有虫3~4头,或指数值6~8
发生高峰前期
茶丽纹象
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数在15头
成虫出土盛末期
茶毛虫
每百丛茶树有卵块5个
3龄前幼虫期
黑刺粉虱
小叶种2~3头/叶,大叶种4~7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茶蚜
有蚜芽梢率4%~5%,芽下2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发生高峰期
茶小卷叶蛾
1、2代,采摘前,每米茶丛幼虫数8头;3~4代每米茶丛幼虫数15头
1、2龄幼虫期
茶细蛾
每百芽梢有虫7头
潜叶、卷边期(1~3龄幼虫期)
茶刺蛾
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10头、成龄茶园15头
2、3龄幼虫期
茶蚜枯病
叶懽病率4%6%
春茶初期
茶白星病
叶懽病率6%
春茶期,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80%以上
茶饼病
芽梢懽病率35%
春、秋季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小时,或降雨量>2.5~5mm
茶云纹叶枯病
叶懽病率44%;成老叶懽病率10%15%
6月、8~9月发生盛期,气温28℃,相对湿度>80%


 茶园中农药的喷施还要考虑到茶叶的采摘期。如果茶园即将采摘,就必须选择安全间隔期比较短的农药,如辛硫磷、敌敌畏等。在非采摘茶园防治病虫时的用药在同样防效情况下可适当选择持效期较长的农药以保持较长的残效。采摘茶园中不宜使用某些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等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在封园后停采期,或非采摘茶园中使用。
    第三,要根据农药的有效剂量适量用药。
    农药的有效剂量(或有效浓度)是根据田间反复试验获得的,因此应严格按照这个有效剂量(或有效浓度)施药,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提高农药用量虽然在短期内会有良好的药效,但往往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逐渐下降。茶园中适用农药及其安全使用方法见表13。
13   茶园中适用农药及其安全使用方法

农药名称、剂型
常用农药量
[每次每667m2用量(克或毫升)]
安全间隔期
(天)
施药方法、最多
使用次数及实施说明(每季)
80%敌敌畏乳剂
50(1500)
7
1次喷雾或毒砂
50%辛硫磷乳剂
80(1000)
5
喷雾1次
50%马拉硫磷乳剂
80(1000)
10
喷雾1次
50%杀螟硫磷乳剂
80(1000)
10
喷雾1次
35%硫丹乳剂
60(1200)
7
喷雾1次
2.5%联苯菊酯乳剂
15(1500)
7
喷雾1次
2.5%三氟氯氰菊酯乳剂
20(4000)
7
喷雾1次
2.5%溴氰菊酯乳剂
20(4000)
5
喷雾1次
10%氯氰菊酯乳剂
15(6000)
7
喷雾1次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5000)
7*
喷雾1次
73%克螨特乳剂
30(3000)
10~15*
喷雾1次(不能低容量喷洒)
99.9%农用喷淋油
350(200)
   
0.6%苦参碱乳剂
75(1000)
7*
喷雾
2.5%鱼藤酮乳剂
150(1000)
10
喷雾
Bt制剂
75(1000)
3*
低龄幼虫期喷
茶尺蠖病毒
108个多角体
3*
喷雾1次
白僵菌
500)
3*
喷雾1次
20%克芜踪水剂**
350(200)
/
定向喷雾
41%草甘膦水剂**
150)
/
定向喷雾
晶体石硫合剂
0.3~0.4波美度
 
非采摘期使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5(600)
10*
喷雾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1000)
10*
喷雾

 

*为暂行标准;**除莠剂只能喷施土壤表面,不可在茶树叶面上喷施。
  
第四,要根据害虫的分布情况选择喷药方式。
    对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茶尺蠖等喜食嫩叶、嫩梢的害虫应进行蓬面喷扫;对黑刺粉虱、茶毛虫等喜食老叶、分布在茶丛中下层的害虫应进行侧位喷扫,将茶丛中下层叶背喷湿:对蚧类,一般应将枝杆和茶叶正反面均喷湿。此外,无公害茶园宜选择低容量喷雾或小喷片常量喷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学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