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博览会  茶业金融  云南  武夷茶文化  茶叶  雅安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管涔山上的“茶香”梦想

   2014-10-19 山西经济日报590
核心提示:中华茶产业信息网10月19日讯 据山西经济日报消息 从来都是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茶叶,没想到居然在黄土高原成了气候。成就这

中华茶产业信息网10月19日讯 据山西经济日报消息 从来都是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茶叶,没想到居然在黄土高原成了气候。成就这个梦想的,是宁武县银盘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葛文林,靠理想、执着、心血,他将宁武毛健茶做成了大产业。

  带着好奇,记者走访了这位温文尔雅的葛文林,领略了其不同凡响的人生。

  葛文林1970年出生于宁武县涔山乡大石洞村。199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管涔山深处的大石洞林场。能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林业工作,葛文林激动不已,植树造林、植被考察、植物标本制作,他不知疲倦地奉献着。然而,在1996年的机构改革中,他下岗了,离开了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岗位。

  岗位没有了,工资没有了,未来的路在何方?面对现实,葛文林有点迷惘。但是,从小养成坚强性格的他,并没有颓废,不久后就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他凑了几百元钱,进城做起了摆地摊的生意,从此走上了经商之路。

  凭着诚信与厚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2003年9月,他注册资金800万元,成立了宁武县银盘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被推选为董事长。从摆地摊到开商店,再从商铺经营到开办加工销售公司,随着生意的越做越火,收益也越来越好。

  逐步富裕起来的葛文林并没有止步,他想到的是怎样回馈乡亲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大石洞村一带的农民,过去主要靠砍伐树木和挖煤来维持生计,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林木保护和矿产资源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和私挖滥采行为,这样就使一些农民缺少了收入来源。为使家乡父老摆脱困境,葛文林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求致富门路。经过认真思考,他找到了带动乡亲们走向富裕的途径。

  在管涔山海拔2200米左右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学名叫“岩青蓝”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黄酮类物质、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清热消炎、健胃消食等功效。由“岩青蓝”加工而成的茶叶,俗称“毛健茶”,亦叫“毛尖茶”,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有采摘、熬制、饮用该茶的习惯。但是,由于没有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制作方法,老百姓自制的茶叶品质不高,价格低,产量也小。

  葛文林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决心要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生产销售高端茶叶来使乡亲们走向富裕。

  2010年,葛文林筹资300万元,在大石洞村东北兴建山西省唯一一家野生毛健茶加工厂,引进了杀青机、揉捻机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通过邀请专家对传统毛健茶进行研究,研制出了汤色红润、茶香四溢、入口圆润、滋味鲜醇的高端毛健茶,并先后注册了“管涔山”和“岩青蓝”两个毛健茶商标。产品深受客户青睐,销往忻州、朔州、太原、北京等地。茶叶品质提高了,价格也有了大的提升,不同档次的成品茶价格从每斤80 多元到800多元不等。就这样,他带动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迈了一大步。

  销量大了,仅靠收购农户采集的野生毛健茶原料来加工,已不能满足茶叶市场的需求。2013年,葛文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宁武县东马坊村建立了有机毛健茶茶叶种植基地。该基地地处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群山环绕,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常年云雾缭绕,是天然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到2014年,他的成品茶叶产量达到10吨左右,销售毛收入可达800万元左右。当地农民也通过种植茶叶再一次增加了收入。

  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葛文林的作为受到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他和他的企业先后荣膺全国十佳新锐人物、诚信维权单位、青年创业之星等。他荣幸地当选为宁武县政协第八届常委、宁武县工商联第九次全委会副主席、忻州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三次全委会执委。

  “和谐发展,永无止境”—在葛文林茶叶加工厂大门左侧牌匾上的这八个大字,正是他怀揣梦想、不断追求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记者,明年将在大石洞村再建立一个100亩的有机毛健茶茶叶种植基地,并逐步发展成为茶园观光旅游区,以带动更多的乡亲实现致富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