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博览会  茶业金融  云南  武夷茶文化  茶叶  雅安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全景中国【福建台】生命不息 做茶不止

   2015-01-13 华语广播网1770
核心提示:中华茶产业信息网1月13日讯 据华语广播网消息  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传承人游玉琼
 中华茶产业信息网1月13日讯 据华语广播网消息   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传承人游玉琼是武夷山地地道道的一位茶农。18岁那年,游玉琼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三十年来,她全身心投入武夷岩茶的种植与制作,茶园面积达到5000多亩,年产量200多吨,成为武夷山下远近闻名的女茶人。

  2014年深秋时节的一天上午,记者一行四人搭乘公交车沿着进入武夷山核心景区的道路,来到位于星村镇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审评室。公司总经理游玉琼女士一边接受我们采访,一边泡茶并不时点评茶叶的品质。

  利落的短发,麻利的动作,走起路来一阵风,更像在跑,谈起茶叶来就兴奋得停不住,这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唯一女传承人游玉琼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游玉琼生长在武夷山脚下,18岁那年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三十年来,她全身心投入武夷岩茶的种植与制作。如今的游玉琼,已经是拥有5000亩茶山,400多位员工的武夷山永生岩茶厂总经理,成为武夷山下远近闻名的女茶人。记者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巾帼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

  游玉琼端起面前的茶杯边品味边说道,茶人的生命就是茶,一天不吃饭没问题,但是一天不接触茶叶,受不了。

  游玉琼说,每到四、五月份的春茶季,茶师们都得扑在茶厂,每天最多只能睡2-3小时。每一道工序都得亲自上阵,为的就是做出品质最为上乘的茶叶来。从1985年开始学习做茶开始,游玉琼就深深爱上了这一片树叶。游玉琼带着几分自豪的神情说道,当时武夷山像她一样拜茶师学艺的女学徒有40多人,坚持到如今还在一线的,除了她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成为游家岩茶“掌门人”之后,游玉琼又接连做了几件十分有胆识的创新之举。1995年,她的茶厂开始使用电脑控制制茶机器,在武夷山岩茶厂家中头一家启用了全自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2014年的春茶季,游玉琼不再如往常的固定模式,等待茶叶制作完成后再开始对外销售。当时,她有一个全新的想法:做茶叶的“私人定制”。

  茶叶的“私人定制”正是为那些无法亲自来武夷山的外地茶友提供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从茶叶采摘前就开始接受预定,预定的茶友不仅可以全程一对一图文追踪到自己的爱茶的生产全过程,同时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并且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武夷山春天的好茶。

  按照游玉琼的话来说,在茶叶的私人定制里,主角不仅是茶,更是一种服务,以及在此服务基础上带来的精神享受。外地的茶客买到了好茶,又满足了追根溯源的欲望,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影像,体验了一把身临其境的武夷之春。这和只是在茶店看着包装买茶叶大大不一样了。

  游玉琼的儿子方舟今年25岁,目前独自在英国伦敦一家知名的商学院留学。

  每当想念妈妈,思念家乡的时候,方舟就从行囊里小心翼翼的取出从家乡带来的岩茶,放入盖碗,当开水冲入盖碗,茶香溢出的时候,思乡之情也随着一缕缕茶香回到了妈妈旁边。一年下来,方舟竟然喝掉二十斤岩茶。

  方舟所学的专业是科学管理和统筹运行方向。方舟告诉记者,他正在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模式化、标准化,让茶叶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方舟说,妈妈并没有要求他要继承家业做茶,但是毕业后,他一定回到武夷山,回到妈妈身边,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传统茶业。

  在游玉琼看来,制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没达到“完美”,就会影响到一整批茶叶的品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希望这种对茶叶执着的精神,还能一直传承下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