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博览会  茶业金融  云南  武夷茶文化  茶叶  雅安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做好“茶文章” 广东打造生态茶业大省

   2020-11-05 南方日报、南方+1360
核心提示:在世界茶叶贸易版图中,广东地位显赫,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开辟了改变世界的茶叶之路,而今广州芳村成了茶叶“华尔街”、中国茶

在世界茶叶贸易版图中,广东地位显赫,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开辟了改变世界的茶叶之路,而今广州芳村成了茶叶“华尔街”、中国茶叶市场“风向标”。近年来,乘乡村振兴战略之东风,广东人勇立潮头,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广东茶产业发展迅猛。


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108.3万亩。作为全国茶叶的集散中心,广东继续保持全国茶叶消费第一大省的地位,2019年茶叶消费量达到16万吨,同比增长4.4%。珠三角地区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2公斤,居全国之首。


10月31日—11月2日,第三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梅州市大埔县举办,大会以“长寿之乡嘉应茶 一芽一叶吐芳华”为主题,旨在全面打造广东茶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全面展示广东省茶叶产业链成果,探索茶叶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塑造粤茶品牌,弘扬粤茶文化、客家茶文化,继续做强做优广东茶产业,使广东率先成为全国生态茶叶大省。




强化新理念 制定新标准
发挥茶园生态效益助推茶产业升级


南朝梁武帝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并沿山种茶,拉开了广东种茶的序幕,广东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东省地貌复杂,气候特点多样,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广东六大茶类齐全,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分布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得益于这片土地盛产名茶,形成了广东人爱茶、饮茶、销售茶的良好氛围。


在广东的茶叶产业版图中,茶叶生产区域特色鲜明。粤东地区主要生产以单丛茶为主的特色乌龙茶,产区主要有潮州、揭阳、汕尾市;粤北地区主要生产以英红九号为主的特色红茶、以单丛茶为主的特色乌龙茶,产区主要有清远、韶关、梅州市;粤西地区主要生产大叶种绿茶、红茶和特色乌龙茶(台湾品种为主),主要产区有湛江、云浮等市,客家绿茶产区主要有梅州、河源、韶关等市。近年来,广东江门新会的柑茶发展势头迅猛,深受消费者青睐,正成长为中国第七大茶类。



茶叶品质的好坏,除了与加工技术相关外,更与茶园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茶人深谙自然真谛,把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作为推动茶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广东是全国首个制定生态茶园标准的省份


2018年9月,广东茶产业联盟发布了《广东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同年12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广东七家茶叶企业起草《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并启动首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申报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广东生态茶园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7〕118号)明确指出,2020年要建成100个生态茶园,并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全省生态茶园面积占比达30%—50%的发展目标,将广东茶产业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循环、绿色和生态农业典范。


围绕广东省特色茶叶产业发展定位,目前进一步集成及应用示范一批适应广东省各区域品牌产区的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茶园模式,并持续开展生态茶园认定工作,辐射带动全省各茶叶产区。


在技术标准方面,根据不同茶类、不同地域情况,广东研究试验适合当地可操作性的生态茶园建设方法,形成了《DB44/T 2209—2019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DB44/T 2210—2019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等标准,并在企业示范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生态茶园的建设能力,进一步加快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同时,大力推动生态茶园建设与认定,显著提升了广东茶产品品质。示范运用“广东茶区茶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生态茶园有机替代培肥关键技术”面积5万亩,辐射20多万亩,农药、化肥用量分别减少25%、30%以上。


目前,全省有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企业49家,涉及茶园面积5万多亩、茶叶产量约7000吨;绿色食品(茶叶)认证企业30家。


研发新技术 培育新品种
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效益


广东人对于茶的执着追求,不仅有对茶园的精耕细作,推进生态茶园的建设,更有对产品的不断创新,研究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茶品。


广东人擅于将岭南特色佳品与茶叶跨界混搭,除了有早期的“荔枝红茶”,更有“陈皮普洱”“小青柑”等新品出现,体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品格。


小青柑茶是在2014年以来让低迷茶行业焕发生机且令茶叶界瞩目的明星产品。截至2017年,短短3年时间就到达近百亿的销售产值,这在茶行业里是个传奇。如今销售产值逐年攀升,被业界誉为中国六大茶类以外的第七大茶类。


以新会柑普茶、英德柑红茶、梅州柑绿茶等为代表的“广东柑茶”业态,其品质、品牌和文化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优势特色产业。


广东柑茶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三个科学结合,一是把陈皮保健功效与茶叶的保健功效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二是滋味风味的结合,两者都是广东传统农产品,滋味口感都很协调,消费者都比较喜欢;三是把广东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小青柑的创新研发是广东推进茶品创新研发的典型案例。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茶叶茶品、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创新研发。


为提高茶叶产业的生产效率,推动茶叶生产标准化,广东省积极推进茶叶产业数字化建设。


在广东省英德市英九庄园,智能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行,从茶叶智能萎凋、揉捻传输、发酵控制到自动烘干,成功完成了从靠人工检验向自动控制转变,茶叶加工全程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


构建茶产业数字化体系,就是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化建设,要用数字说话。比如生产环节中,需要什么样的植物多样性才能实现生态平衡;一亩茶园究竟要施多少肥;加工环节各阶段如何控制,成分是如何变化的……智能生产线每个环节都有监控显示茶业的温度、湿度、重量等各种数据,通过数字化达到精准生产。


同时,通过建立“水肥一体化+气象预报+病虫害监测+安全监控溯源”技术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应用计算机、农业物联网、自动控制、气象预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形成以营养诊断为核心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对茶园生产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进而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如果以前一个工艺需要四五十人,现在全智慧工厂只需要3—5人就可以实现这个工作,它带来的价值是效率高、成本降低,还有质量的提升。


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是广东茶叶技术创新专业镇。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开拓市场和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枫朗镇聘请多名专家教授成功研发了高香型新品种“香妃翠玉”,具有叶形椭圆,叶厚,香气浓郁,回甘持久,耐冲泡,齿间留香等特点。该项目技术加工高香型茶经济效益高,每公斤新增效益200元以上,大幅度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落地,是以茶叶科技服务和振兴地方茶产业兴旺、促进广东乡村振兴的最好例证,有力推动着广东的茶叶产业事业持续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更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展新思路 走出新路径
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一山千行绿,阡陌茶飘香。秋高气爽,站在海拔近千米的梅州市大埔县西岩山上,微风习习带来秋日的清爽。


极目远眺,万亩茶园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茶田拾级而上一直延伸至山顶。正值秋茶收获、制作的季节,村居民宿中不时飘来阵阵茶香。玻璃栈道上站着赏景的游客,品读着周围茶叶品种、茶叶故事的介绍,好一幅秋日茶园风光。


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品种、品质、品牌,2019年,大埔县充分整合资源,筹措2亿元资金投资建设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以“一核一轴两翼多园区”空间布局,把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示范区及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产业园建设。


如今,大埔县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周围的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喜迎八方游客。


以茶为媒,大埔县大力发展茶具、茶点、茶文化旅游产业,把茶园变公园、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成为大埔县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农民群众增收新亮点。目前,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种植面积7.31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67.7%,年产量4933吨,年产值4.86亿元。


茶为国饮,爱茶之人不仅爱好茶,更爱美丽的茶园。广东不断实现茶叶业态创新,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正是其中典范。


地处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梅州雁南飞茶田,是广东融茶叶生产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景区内连片茶园1000多亩。打造成以客家文化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旅游精品景区。“雁南飞茶中情”的品牌形象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世界客都——梅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客厅和城市名片。


英德积庆里红茶谷坐落于英德市横石塘镇,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占地面积近2万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英红九号种植加工基地。经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积庆里红茶谷已成为一个以特色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旅游为发展领域的综合型产业基地。置身于积庆里茶园,群山环绕,三面环山,一面近水,葱葱茏茏,层层叠叠,延延绵绵,满目苍翠,使人置身于如画如诗般的“茶海”之中。
三产有机融合的茶园不仅是出产茶叶,也是旅游、观光、休闲、体验、购物之地,更是传播茶文化的天然载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有针对性地指出,按照特色小镇建设规划,遵循产业集聚发展规律,重点扶持创建一批茶叶、花卉、水果、渔港风情、滨海旅游等特色小城镇。


放眼未来,广东省茶产业的发展将更生态化、更科学化、更多元化,为全省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2020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名单


绿茶类
●紫金县尤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宝洞绿茶)
●紫金县瓦溪镇再湖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牛湖金萱)
●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禾红)
●紫金县高坑龙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萱紫绿)
●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青林峰绿茶)
●开平市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沙里)
●始兴县车八岭茶业有限公司(车八岭绿茶)
●开平市天露山侨香名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岗坪)
●广东天亿实业有限公司(韩山岩露茶)
●东源县仙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信仙湖茶)


红茶类
●紫金县敬梓客家皇茶场(椪风蝉茶)
●广东农联惠农业有限公司(农联惠)
●阳西县东水茶业有限公司(东水山茶)
●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美茶业)
●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丰号客家茶)
●开平市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沙里)
●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禾红)
●东源县上仙湖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萱湖)
●广东龙圣茶业食品有限公司(龙圣)
●广东德高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T三有机茶)


乌龙茶类
●梅州市顺兴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兴满堂香)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文涛茶厂(文涛)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高峰茶业有限公司(高峰绿宝)
●梅州市云歧圣峰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金梅春)
●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凯达)
●广东九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九霖单丛茶)
●丰顺县凤畲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凤畲茶业)
●深圳市宝安区登凤轩茶业凤凰镇登凤轩茶场(登凤轩)
●潮州市瑛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松间照叶)
●潮州市家乡人茶业有限公司(宋茶荟)


其他茶类
●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青林峰黄茶)
●开平市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沙里黄茶)


链接
梅州茶叶种植面积全省第一,拥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成农民致富“聚宝盆”
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走进广袤山区,从梅江区清凉山、梅县阴那山到大埔县西岩山再到五华县登云嶂、七畲径……漫山连片的茶园成为梅州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为广东重要的茶叶主产区之一,梅州被命名为“中国单丛茶之乡”,茶香已在梅州土地上萦绕千年,对全省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壤“长寿”,好山好水为梅州带来了嘉应好茶,清代初期梅州就相继出现多个名茶产区,诞生了九大历史名茶,“茶乡”美名远扬。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与省内其他主产区相比,梅州六大茶类齐全,呈现以客家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其他茶类共同发展的格局,产品更为多元。
小小茶叶正在形成规模化大产业。全市茶叶面积占广东省茶叶总面积四分之一,2019年全市种植面积为29.71万亩,位居全省第一,总产量达2.09万吨,约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4个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项目。
抢抓当前良好机遇,梅州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做强嘉应茶优势传统产业,全力促进农民耕山致富。目前全市共有63家茶叶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25家、市级龙头38家。据统计,这些龙头企业建成茶叶基地14.3万亩,带动农户9.9万户,户均年增收0.8万元,带动效果明显。
如今,独特的“客家茶”地域香及客家茶文化,成为广东茶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无公害农产品(茶叶)认证数量21家,绿色食品(茶叶)认证数量8家,有机农产品(茶叶)认证数量18家;44家企业获得SC认证;有49个茶叶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10个茶叶产品被评广东省“十大名茶”。西岩乌龙茶、马图绿茶、蕉岭绿茶、清凉山茶、大埔乌龙茶、七畲径茶、梅县绿茶等7个产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